今年的美股Ai狂潮下,美股表现最好的大科技股有谁?微软或者谷歌两个Ai赛道的最深度参与者并非冠军,而是之前大家对其已经失望多时的META。
META的Q1业绩仍然不佳,但是在今年上半年仍然靠着市场追逐科技创新浪潮,驱动估值修复涨了近1倍。而近期推出的Threads快速取得了近1亿用户,创下了新的互联网产品历史,大家对META变得更乐观起来。
作为科技豪强之一,跌了很多估值不贵,如今在这个节骨眼上,稍微推出新产品用户爆发比gpt还猛,证明实力还在,再度让股价向着历史高位推进。
然而对于META而言,至今也没看到下重注的Vr有什么看头,业绩也还算不上翻转,AI领域与微软谷歌比说难听点又是跟风。
今年内回到2021年的利润高点有不小难度,唯一亮点剩下社交媒体市场优势依旧,才让Threads势如破竹。
问题是,Threads到底应该带给META多大的市值增长?如今的市值表现到底来自于什么?
一、偷袭Twitter
首先还是看到Threads这个产品,基本跟Twitter、微博类似,定位是广播式社交媒体,本质上不能说是什么新东西,更不是基于Ai或者VR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产品。
Threads的产品设计上其实没有很多新颖的东西,其功能上的差异点在于:可发布字数长于推特、暂时没有广告、更严格的道德审查。这三点都比推特加强了点。(关于最后一点,有的人就是喜欢推特宽松的限制)。
就连界面和交互模式,都基本类似。
然而就是这么个相对于推特改善了一点点的产品,在上架后短短五天就破了新增用户1亿的最快记录,凭什么?
虽然META近年来在创新上乏善可陈,但在全球社交媒体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坐拥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产品,按日活用户数*日均使用时长,META是毫无疑问的全球老大,虽然近年来tiktok势头强劲,抢夺了不少的流量,但距离META,确实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META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推出过新品种的冷启动的社交媒体应用了,此前的扩张也都是通过收购来完成。
当互联网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现在的巨头积累的力量远比过去强大。当META动用其在FB、Whatsapp、Instagram上的渠道优势,努力推一款新的应用给老用户尝试,基于庞大的存量,这个最终达到的试用用户到1亿,也没那么惊奇吧。
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假设META在其旗下应用内嵌一个类Threads的功能,是不是可以预期达到更高的用户数呢?类似的做法如腾讯视频号,这用户数能少吗?要真这么做,估计Threads的用户几天破2亿都不成问题。
而另一方面,Threads的直接竞品推特最近也是风雨飘摇,马斯克先是大裁员了,又是把很多平台规则大改,连很多原推特的忠实用户都觉得不满难用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推出一个优化的竞品,来偷袭一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是分分钟的?
但换个思路看thread对标的是twitter,但即使把twitter给打爆,又能获得多少流量增量和收入呢?
此前,推特的模式下日活到2.6亿就是极限,其被马斯克收购时的估值为440亿,而那是牛市巅峰估值,如今在业绩下滑后的最新估值在200亿左右,而哪怕Threads把twitter全部吃掉,META最新的估值高达8100亿,这不是一天3%的涨幅就price in 的了吗?
所以,市场很离奇,这个产品没什么革命性,虽然用户飚得快,但绝非跟GPT有什么类似,纯纯就是META在社媒行业影响力大,冷启动一个新App太简单了,但后面的留存和变现,就凭一个简单加强的twitter,实在很难让人看好。
而关于推特、Threads和微博这个模的式产品,近年来越来越落伍是不争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是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社媒行业网络效应强,强者恒强。新出的更先进的产品一旦逻辑验证成功,进入爆发期,其就会在整个互联网生态中把老旧的产品给挤出去。
如微博,现在日渐式微,抖音、b站和小红书瓜分了其原有的很多功能,无论是吃瓜,找信息,记录日常、还是获取别人的经验和心得,这三者都基本替代了微博的很多功能,微博的现在优势也只剩下即时快讯分享,还有各种明星的八卦生态了。
而放到欧美,推特的颓败,一个是tiktok,另一个则是Instagram。小红书一开始打出的就是中国ins的标签。而回头一看,Instagram正是当下META最核心的产品。
所以说,thread没什么看头,新增用户数再多,后面也要看最终的日活和日均时长,目前看来,就跟腾讯再造一个腾讯微博2.0想吃掉微博一样,凭腾讯财力推起来不难,但最终结果还是鸡肋,食之无味,微博才多少市值。
二、社交霸主即将不战而胜
在当下thread的产品形态没有什么改变之前,可以确定META的股价确实不是thread所带动的。
市场看到的,应是另外的能力。META基于巨大的用户基数和沉淀的用户关系,向用户推送自己的新产品的能力超强,强如微软,再向自己的已有客户推送一个新产品时,其扩散能力都不会有META强。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数只有10亿,而再算日活,那就更少了。META却是30亿的量级。
目前在即时通讯领域,META仍然一家独大,尽管我们常说tiktok打败了META,抓住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但tiktok迟迟没有成为一个即时通讯平台,仍然以视频娱乐杀时间为核心,这就导致了虽然META在用户总流量(日活*日均时长)中的时长有所损失,但两者竞争仍然是错开的。
基于通讯的产品逻辑,META可以推送很多基于未来的大模型的功能,如在聊天中自动生成其他语言及图片及声音。也包括帮助企业用户在META的平台内自动发送广告。
目前META也是自研大模型的大玩家之一,没有任何限制地购置了大量的算力,目前已经推出了最新迭代的LLaMa2,在堆数据量上是比GPT还要高的,尽管还没有大规模的实装验证,但META无奈产品线粘度大,我们也看到了其冷启动一个老应用可以如此简单,也不难推测其推出一个新的基于大模型的社交应用后的获客简易程度了。而且,META的产品给到了Ai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并非这个赛道的公司还要重新做场景,大模型是巨头的游戏,这句话变得越来越现实。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美国越来越印度化,对tiktok的围堵仍在继续,一些公共场所的网络已经限制tiktok的流量传输。
这种程度打击之下,哪有私人公司能扛得住?用户们放弃使用,那么目前流量被吞得最严重的META将坐享其成。而META无需付出任何研发、商业营销上的努力即可获得成功,在这个预期之下,不用花任何努力就能竞争获利的预期,也在推动着META的预期回暖。
在今年以来中美对抗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拿各自公司开刀的现象越来越多,META本身没有中国业务,而美国业务近几年被一家异军突起的中国公司打击较大,这么看来,META的上涨也是美国保护主义抬头的一大象征。
三、结语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看回到META的业绩,目前Q1距离2021年的流量顶峰的业绩还有不少距离,但基于用户数的稳定和时长在tiktok受挫后的恢复,收入确实有望回升一点,在大模型推出大大增强商业化能力后,大家都预期收入能回到最高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至于2022年的利润大跌,成本因素是主要的,由VR和Ai的研发投入造成,但今年以来已经通过较大幅度的裁员对冲,而Ai更是短期投入,长期降低人力成本的有利工具,在这种环境下,META努力一下,今年内有望实现利润率的回暖。如此看来,竞争困扰大大减少,利润回到高位,那估值也可以回到跟微软谷歌苹果等相近的30+PE水平,所以回到300元左右,形成了3倍的涨幅,也就不奇怪了。
但在历史高位附近的META,优点应该变回缺点。
护城河是牢固,但30亿的用户数还能增长多少呢?现在是30倍的PE而不是10倍。Ai的前景虽好,但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保不准又有哪家小公司靠着精妙的新模型和新产品,在未来再次像tiktok一样对META重拳出击呢?META靠自己赢过吗?
所以现在对于超大型的科技股,谨慎的态度反而更重要,Ai的浪潮是还在进行中,可是预期已经领先了现实太多的身位,这是不得不担心的问题。